2025-10-22 10:06:00 |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10月21日,数字商务学院围绕“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主题召开专题研讨会。学院全体教师参会,共同学习课程思政核心要义,分享实践经验,凝聚育人合力,为数字商务领域人才培养注入思政动能。
一、深学政策内涵,锚定课程思政核心方向
研讨会上,思政课部罗颖老师首先带领全体教师系统梳理课程思政的政策脉络与核心内涵。她指出,课程思政并非专业课“思政化”,而是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立足专业特色挖掘思政元素。从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到2022年《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倡导“开门办思政课”,政策导向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针对数字商务专业特点,罗颖老师强调,财经商贸类课程需重点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通过剖析电商合规案例、解读行业政策,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自觉树立合规经营意识;同时要结合“三全育人”要求,发挥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作用,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育人“主渠道”,避免思政元素“硬植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聚焦实践路径,分享“专思融合”典型案例
随后,数字商务学院曾淑婕老师分享了在2025年课程思政省级培训中学习的经验,围绕“如何构建可落地、可评价的课程思政体系”展开交流。教师代表以“管理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分享了“中国精神、岗位素养全贯穿,财经素养、数字素养相交融”的思政框架:通过拆解“战略管理岗”“成本管理岗”等8个岗位项目,将“丝路精神”“乡村振兴”“北斗精神”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结合,如在“成本管理”模块引入广西本土农业生产数字化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成本数据时理解“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
同时,教师们还探讨了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借鉴“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理念,从“思政效果可评可测”出发,将“学生课堂发言体现的诚信意识”“实践报告中的社会责任思考”纳入评价体系,通过“234”评价模式(线上线下2个平台、知识能力素养3个维度、课前课中课后4个阶段),实现思政育人成效的量化考核。此外,针对数字商务专业的实践属性,教师们提出要活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结合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引入行业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模拟实战中锤炼职业精神。

三、院长总结发言:以“三个聚焦”推动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研讨会最后,数字商务学院何广军院长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未来需以“三个聚焦”推动工作落地:
一是聚焦“目标精准化”,要结合数字商务专业群特点,细化各课程思政目标,避免“千课一面”。如“电子商务法”课程需强化法治意识,“直播电商”课程需突出诚信经营,确保思政目标与专业目标同频共振;
二是聚焦“方法创新化”,要善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一课一书一空间”的教学环境。通过线上平台嵌入时政案例、行业政策二维码,线下结合ERP沙盘实训、跨境电商模拟实操,让思政元素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可学的实践内容”; 三是聚焦“团队协同化”,要构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的协同团队,定期开展思政元素挖掘工作坊,分享“电商合规”“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思政融入技巧,同时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何院长强调,数字商务领域是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学院需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既懂技术、善经营,又有家国情怀、职业操守的“数字商务人才”,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晰了数字商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向。下一步,学院将结合研讨成果,修订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评选,持续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撰稿:吴莹